2022年以來,榆林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設各項部署,強化法治引領,加強法治督察,有序開展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促進了良法善治、保障了社會穩定?,F將我市法治政府建設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舉措及成效
(一)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進行安排部署,全市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學習重點,切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提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效能的強大動力。市委宣傳部、市委依法治市辦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的通知》,將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并作為領導干部述法和黨委(黨組)書記點評法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及干部輪訓、任職培訓前的必選課程。
(二)切實履行黨政領導干部責任。嚴格落實《榆林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細則》,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先后多次專題研究法治建設工作,將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市委主要領導人主持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市政府主要領導人召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點評會,要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嚴格落實“五個親自”,全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工作。2023年1月3日,市委主要領導召開書記點評2022年度法治建設工作推進會,對全市法治建設工作進行點評,并安排部署2023年法治建設工作,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抓、各部門行業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法治建設新格局。
(三)全面發揮法治政府職能作用。一是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上線運行全國第一個地級市營商環境監測平臺,在全省率先出臺《榆林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季度監測點評辦法》,印發《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資金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確保國有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若干措施》,160余名市級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實現縣市區、產業園區全覆蓋,“12345”、百姓問政、營商環境平臺“三位一體”的全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聯處機制基本形成。二是全面提升審批服務。完成四批次433項審批事項劃轉, 全面啟動“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專項行動,聚焦審批難、審批慢問題,全面打造“榆快辦”政務服務品牌,積極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和信易批、承諾辦理等新模式,行政審批實現全流程“專家顧問”,全省首家實現不動產登記“零收費”,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人員、減跑動次數“五減”平均超過50%,“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超90%。三是穩步推進信用建設。印發《榆林市行業信用建設年實施方案》,全面建立以“信用榆林”APP為平臺、以“桃花分”為核心的守信激勵服務體系,上線“信易行”“信易?!薄靶庞瞄啞薄靶乓子啊钡?0余款“信易+”高頻應用,惠及30余萬群眾。深入開展信用承諾工作,拓展“容缺受理”服務事項范圍,公示信用承諾書超過1.6萬份。積極開展信用修復,累計完成行政處罰信用修復817條,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合規率達到100%,9月末綜合信用指數排名全國第13位。
(四)高質量高水平建設法治環境。一是科學高效立法。嚴格按照《榆林市人民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組織《榆林市養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榆林市封山禁牧管理辦法》立法論證會,聽取相關領域專家意見建議,不斷提高行政立法專業性、規范性。積極踐行開門立法,為民立法的理念,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公開征詢《榆林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出臺榆林市首部促進類地方性法規《榆林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為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提升公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二是深入開展示范創建。以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為抓手,將法治榆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列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積極開展爭創2023年“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活動,對標對表“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指標,制定《市縣法治政府建設示范指標體系》,確定100項任務指標。與西北政法大學、榆林學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對榆林2023年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活動進行前期評估。各縣市區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法治政府建設專欄,定邊、靖邊、綏德已申報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神木、清澗已申報單項示范項目,并在榆陽區金雞灘鎮開展全省鄉鎮強基工程試點工作。三是堅持依法決策。嚴格執行《陜西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規定》,市政府常務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網民代表列席,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創新出臺《榆林市政府涉法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實施辦法》,形成了程序完備、權責一致、相互銜接、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合法性審核機制,全年409件市政府決策文件通過了合法性審核。同時,持續推進法律顧問參與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全市各級政府及所屬部門共聘請法律顧問280人。
(五)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一是深化體制改革。組建五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隊伍,規范鄉鎮(街道)“六辦三站一中心”機構設置,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各縣市區全部建立“兩法銜接”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跨區域執法協作機制,圍繞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與延安、銅川、韓城等地市建立了陜北能源區域執法協作機制;與渭南等地市開展生態環境領域跨區執法協作;與呂梁、忻州、鄂爾多斯等地市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區域協作機制。二是開展專項行動。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抗原檢測試劑質量安全監管,打擊制售假劣疫情防控藥械產品;開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排查食品經營主體5萬戶,發現存在問題經營主體5013戶;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大排查工作,排查檢查對象8753家,發現問題隱患1699個。建立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受理回應機制,重點對教育、醫療衛生等8個行業領域開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三是落實“三項制度”。開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工作督查和示范創建驗收,對各縣市區和36個市直部門單位工作情況進行督查通報。清理和變更機構改革后執法主體和執法類別,累計錄入執法主體和受委托主體227個、執法人員18186名,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案件9646件。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清理主體不合格人員,加強委托行政執法監管,對行政執法委托進行審查備案。全市各行政執法單位共配備執法記錄儀9388臺,設置法制審核機構166個、專職法制審核人員406名。
(六)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一是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在全國率先啟動并完成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得到人社部、司法部聯合表彰。成立市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出臺《榆林市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工作規定(試行)》,首批聘請14名委員,為提高行政復議辦案質量,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發揮積極作用。二是依法履行出庭應訴職責。全市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嚴格落實《關于規范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的意見》,主動出庭應訴,遵守請假制度,全力推動行政爭議實質化解,不斷增強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人民調解制度。拓寬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領域,在10多個行業專業領域設立各類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31個,基本實現了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不斷完善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銜接機制,引導當事人采取訴前和訴中調解方式解決矛盾糾紛,有效緩減法院審判壓力,全年共調解案件4624件,調解成功4387件。四是持續推進基層基礎建設。加大基層司法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力度,夯實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建成達標所107個、示范所33個,剩余77個司法所已向省司法廳申報驗收。五是推深做實社區矯正工作。嚴格落實社區矯正對象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措施,創新社區矯正管理模式,讓社區矯正對象更好的融入社會。
(七)高標準啟動“八五”普法宣傳活動。一是編制“八五”普法規劃。印發《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制定《全市“八五”普法規劃任務分解方案》,把普法工作分解為66項任務,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進行任務分解,明確工作時限、目標任務,確?!鞍宋濉逼辗ǜ黜椆ぷ髀鋵嵚浼毬涞轿?。二是精心組織宣傳活動。成立“八五”普法講師團,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秋季開學法律進學?!薄皣野踩ㄖ涡麄鹘逃薄胺从薪M織犯罪法巡回宣講”等法治主題宣傳活動,將普法宣傳延伸到社區、農村、學校、家庭、網絡等各領域。三是精準開展普法教育。錄制完成青少年普法微視頻并在榆林電視臺滾動播放,開通三條法治公交專線,陽光廣場法治雕塑群像成功落地,引導廣大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同時,加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工作,全年共創建100個高標準、高質量的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法治建設還不夠均衡。部分縣市區、行政機關領導干部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推進不平衡,在2022年全省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評估中,部分縣區排名相對靠后。
(二)政務服務還不夠精準。部分縣市區政府、市直部門單位政務網站服務水平不高,部分信息內容缺乏有效整合,在線辦事功能薄弱,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全面,貼近民生的信息資源公布較少。
(三)普法質效還不夠突出。普法宣傳工作還不夠深入、不夠細致,宣傳方式創新性不足、針對性不強,普法宣傳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法治意識還沒有在全社會廣泛地樹立起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3年,榆林市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提升法治建設水平,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一)大力開展示范創建。對標對表“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指標體系,成立法治政府建設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時限、任務、責任人。赴創建成功的地市學習、調研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補短板、強弱項。邀請西北政法大學法治政府建設研究團隊對榆林市2023年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活動進行評估指導,組織專題培訓班,輔導示范創建工作,力爭2023年創建成功“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二)深入推進“六大工程”。以雙驅工程(示范創建+法治督察)為抓手,實施鄉鎮(街道)法治政府建設強基工程,深化全省鄉鎮強基工程試點工作,大力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榆陽模式,探索創新三治融合、三調聯動等基層服務工作。實施政府工作人員法治素養提升工程,加強與西北政法大學、榆林學院的戰略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加大政府門戶網站資金投入,以“服務政府中心工作、貼近群眾實際需求”為原則,突出信息公開、政民互動、網上辦事三大功能。
(三)切實抓好“關鍵少數”。狠抓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機制運行,進一步夯實黨政主要責任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嚴格落實法治工作重要決定和方案備案制度,把黨委(黨組)書記點評法治工作納入年度法治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價黨政主要負責人工作實績、作用發揮的重要內容和選拔任用干部、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參考,著力提升各級領導干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水平。
(四)全面夯實基層基礎。深入開展“六好司法所”創建活動,大力推行“法律明白人”“一村一顧問”,加強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優化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推動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應駐盡駐”,確保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入推進矛盾糾紛排查機制,拓寬調解領域、加強服務引導,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向縱深發展。
(五)不斷豐富普法形式。緊密結合榆林實際,不斷創新普法形式,利用廣播、電視、網站等多種媒體,辦好法治宣傳欄目,深入開展“法律八進”、法治宣傳“一月一主題”等系列活動,通過“主場活動+主題日活動+專題活動”的方式,有計劃、有組織、分專題、分階段開展法治宣傳,不斷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知曉率,推動榆林市普法工作再上新臺階。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