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6108000160825732-G-2023-000220 | 發布日期 | 2023-03-02 15:30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 |
標 題 | 榆林市舉行清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 |
2月28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清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邀請清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朱國鋒,清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白三平,清澗縣鄉村振興局局長王建波,清澗縣農投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輝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省駐榆有關新聞媒體及榆林傳媒中心記者參加了發布會。
發 布 辭
清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朱國鋒
各位媒體朋友們:
上午好!清澗縣地處陜西北部、榆林市最南端,是黃河、無定河交匯之地,屬典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是傳統農業縣、革命老區縣,是有名的紅棗之鄉、粉條之鄉、石板之鄉、道情之鄉,也是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故鄉,還是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的誕生地。全縣總面積1881平方公里,轄9個鎮1個辦事處5個便民服務中心,總人口21.41萬人。全縣13萬畝高標準農田和4萬畝川壩地實現機械化作業,新栽連翹、酸棗等中藥材7.4萬畝,建成萬頭黑牛養殖基地和萬頭黑毛土豬養殖基地,為全縣產業轉型升級走出新路子。清澗“紅棗、蘋果、紅梅杏、小米”特色農產品獲得“國”字號認證。
下面,我圍繞“整合要素資源,推進清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主題,介紹清澗的經驗做法。
一、在困境中尋找突破
2021年9月,面對清澗資源稟賦不足,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農特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村勞動力長期凈流出,村集體經濟呈現小、散、弱等問題,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探索趟出一條南部山區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的新路子,成為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全縣上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專項行動,實施“產業富縣”的戰略,整合要素資源,加快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沿黃優質農特產品輸出地。
2022年5月,縣委政府正式成立了農投公司,打出“搭建平臺、整合力量、盤活資源、引進企業、提升品質、以銷定產”組合拳,促進經濟持續壯大,帶動農民群眾持續增收。
二、在探索中自我優化
2022年,農投公司在8個月的運營過程中,探索出3條發展路子、取得6個發展成果,營業額突破3500萬元。
第一條路子是整合生產資源,打造可持續輸出的農產品基地。
縣農投公司通過整合鎮聯合社、村合作社和農戶(企業)的生產資源,打造生產基地,可穩定供給農產品。
成果1:土地活起來,農民富起來。在清澗樂堂堡高山河村,村合作社流轉204戶村民的2300畝高標準農田,將土地入股至鎮聯合社,再與縣農投公司合作??h農投公司通過統一耕種收割、選育良種、防病蟲害、加工銷售,實現了機械化、科技化、規?;?、標準化種植,使勞動力減少55%,畝均產量增加32%,有效激活了閑置的土地資源,提高了旱作農業的競爭力,并實現了“一地生三金”,即土地流轉的“租金”、地里務工的“薪金”、秋收分紅的“股金”。2022年,高山河村累計收益63.5萬元,其中村集體收益31.5萬元,農戶務工費7.8萬元,農機作業費24.2萬元。按照這一模式,縣農投公司與4鎮7村“牽手”合作,建成旱作農業示范基地3個,種植高粱、谷子1.1萬畝,帶動農戶612戶,戶均增收6800元。
成果2: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農投公司整合原各類幫扶單位建成的農產品加工廠、蔬菜大棚、養殖場等資源,打通了小雜糧、黑毛土豬、紅梅杏、山地蘋果、大棚蔬菜,5條涵蓋種養殖、倉儲、加工、銷售、物流等內容的產業鏈。例如,針對各村農機具使用效率低的問題,成立14個鎮級農機隊,統籌服務全縣耕作收割;統籌3個村集體雜糧加工廠,通過“產銷一體化”轉型,使小米價格提高1.5倍,銷量增加1.2倍;引進第三方承包5處閑置蔬菜大棚,使大棚租金在原有基礎上平均增加了500元。不到一年的時間,農投公司累計整合此類項目29個,將“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實現了資源變資產的高效利用。
第一條路子解決了農產品從哪來的問題,那么第二條路子就是要解決農產品到哪里去的問題。
第二條路子是,加強品牌建設,堅持市場化思維,提升農產品商品化效率。
“盒馬”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平臺,占據電商生鮮消費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2022年,縣農投公司搶抓機遇,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了全省首個“盒馬縣”。(其實也是全國首個盒馬縣,阿里巴巴集團對整縣推進盒馬供應建設的建議高度認可,又確定了河北省阜平縣為第二個盒馬縣,全國僅此兩家)。
成果3:產品與市場同頻共振。盒馬對農產品品質要求極高,溢價能力很強,能夠有效刺激全縣各生產基地,改進技術、提高品質,有效推動了我縣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精品化水平,進而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以黃瓜為例,盒馬收購標準為單瓜260克左右,不允許果體畸形,瓜柄不允許超過5cm,頭部花蕾加工時需要去除,這與我們當地傳統種植習慣有很大差別(當地習慣消費200克左右的黃瓜,頂花帶刺)。我們通過引進新品種,開展試驗示范,推廣新技術,向盒馬的供貨商品率由40%提升到70%。
成果4:土特產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黑毛土豬一直是我縣的綠色養殖名片,農投公司與上市企業“得利斯”合作,全產業鏈開發黑豬肉食品,用科技賦能養殖,創造了“500萬步跑步豬”健康品牌概念,并獲得螞蟻產品溯源質量證書。2022年7月,清澗黑豬肉進入盒馬鮮生超市,深受消費者喜愛,每斤豬肉單價是普通市場的2-3倍。全年通過盒馬鮮生銷售黑毛土豬3850頭,實現銷售額1060萬元,帶動8個養殖場增收195萬元。
成果5:優特農產品進軍高端市場。農投公司將紅梅杏、小雜糧等10多種農產品上架盒馬等超市,打造了3個“盒馬村”,累計銷售紅梅杏30萬斤價值300萬元,帶動農戶205戶,戶均增收6000元;銷售蘋果50萬斤價值330萬元,帶動農戶259戶,戶均增收6600元,實現了優質農特產品與高端市場的接軌。
前兩條路子解決了農產品產和銷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對清澗縣紅棗產業的銷售進行了思考。
第三條路子是,“云端生金”,紅棗滯銷變暢銷
清澗是“中國紅棗之鄉”,有4000多年的栽植歷史,全縣棗林面積達90萬畝。近年來因降雨原因,導致紅棗成熟時裂變嚴重,棗農收入大幅下降,越來越多的紅棗林無人管護。近些年,棗加工廠創新開發了由半熟棗或鮮棗加工而成的“紫晶棗”,但是受市場接受程度、銷售水平和疫情等影響,全縣50萬斤“紫晶棗”滯銷。
成果6:傳統紅棗產業煥發新活力。2022年7月,農投公司通過實施“云端生金、山貨觸電”計劃,著力營銷“紫晶棗”。在淘寶網“芭芭農場”游戲平臺,通過“種棗樹、領水果”的互動方式銷售,“紫晶棗”一經上線就被搶購一空,當月銷售20萬單,現仍保持日銷3000單的好成績,累計銷售額達750余萬元。去年國慶假期,縣農投公司組織棗農搶收鮮棗150萬斤生產“紫晶棗”,帶動全縣紅棗加工企業收購鮮棗500萬斤,棗農增收近1000萬元。
三、在期望中發展壯大
2022年,清澗產業發展模式受到省市主要領導的關注和肯定。下一步,我縣將聚焦小雜糧、林果、畜牧“三大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目標,采取“農投+”模式,持續提升傳統優勢,加快突破新生優勢,深入挖掘潛在優勢,全力推進產業聚鏈成群,高標準打造輻射陜北地區的農產品批發集散中心,加快沿黃優質農特產品輸出地建設步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謝謝大家!
記者提問環節
1.陽光網記者:我想問下鄉村振興局王局長,清澗縣產業發展投資力度怎么樣?
王建波:2023年度,清澗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方面擬投入銜接資金2.9億,實施項目185個。其中產業投入2.03億元,占比70%。
產業方面主要圍繞鞏固提升補短、示范村建設抓點,特色產業連線、來展開。
鞏固提升方面主要圍繞村集體經濟"清零削薄"、產業配套基礎建設來實施。
示范村建設方面主要圍繞8個片區八個產業,來實施18個示范村。
主導產業方面主要按照清澗縣"1+8"產業布局,圍繞"紅棗、果杏、黑牛、黑豬、藥材、文旅、雜糧、粉條"等方面實施。
如:投資3800萬元,實現黑牛萬頭養殖規模;
投資1640萬元,與盒馬鮮生、得利斯等公司簽訂黑毛土豬訂單銷售4500萬元;
投資600萬元,打造6000畝紅棗精品示范基地;
投資600萬元,新嫁接紅梅杏1萬畝;
投資2200萬元,通過棗藥間作,發展連翹、柴胡、酸棗5萬畝;
投資2974.8萬元旱作農業3.9萬畝。
初步實現產業生態化。
2.陜西科技報記者:白局長您好,清澗縣的高標準農田是如何建設的,建成以后是怎樣管理經營的,成效如何?
白三平:清澗縣總面積18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46萬畝,基本農田17.1萬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3.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通過中省補助、縣級財政配套、群眾積極參與、土地流轉集中治理,畝均投資2500元,主要選取25度以下坡耕地進行改造,以寬度8米--20米為標準,經過土地平整、土壤培肥、水路電等綜合配套工程等,目前建成的9.5萬畝全部具備中小型機械化耕作,實現了播、種、收全程機械化,不僅降低了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勞動力短缺的現狀。生產過程中,我們采取了土地流轉托管服務、入股分紅、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模式,實現規?;?、集約化、現代化經營,確保高標準農田有人管、有人種、不撂荒。在高標準農田播種糧食作物時,由原先的低產田轉變成了中高產田,以谷子種植為例,采取機械化覆膜穴播技術,畝播種株數由原先的1.8萬株變為4萬株,畝產由原先的200公斤增加為400公斤,增產50%。
3.農業科技報記者:馬董您好!請您介紹一下農投公司的優勢是什么?你們是如何塑造品牌的?
馬輝:農投公司主要優勢在于發揮國有企業的協調和聯結作用,整合要素資源,將全縣涉農企業和廣大農戶組織起來,抱團發展,形成合力,這樣更有利于與大集團公司和龍頭企業進行合作,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快速轉型升級,目前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盒馬鮮生、得利斯等著名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在品牌塑造方面,我們致力于“塬上清澗”縣域公共品牌運營,相對于宣傳,我們更加重視產品質量,堅信品質就是最好的宣傳,口碑就是最好的品牌。去年我們對標盒馬鮮生供貨標準組織生產,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清澗蔬菜、黑毛土豬、紅棗、小雜糧、蘋果、紅梅杏等十多種農特產品相繼進入盒馬銷售,深受消費者喜愛,盒馬“同款”,得利斯“直供”,對“塬上清澗”品牌塑造效果明顯。比如,去年清澗紅梅杏進入盒馬鮮生銷售以后,以其優良的品質,上佳的口感,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盒馬鮮生今年在清澗建設了紅梅杏直采基地,很多外地客商也主動與我們聯系,希望提前訂購,清澗紅梅杏的品牌效應已經形成。清澗黑毛土豬肉也深受消費者認可,在盒馬持續熱銷,現在我們正在擴大養殖規模,僅折家坪鎮一個養豬場規模就達15000頭。此外,我們正在建設無菌化農產品生產“共創”工廠,將進一步提升清澗農產品加工的標準化、品牌化、精品化水平,不斷提高“塬上清澗”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4.西部網記者:我想問下農業農村局白局長,面對陜北地區干旱少雨的困境,清澗縣是如何破解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白三平:長期以來,陜北地區春旱秋澇,嚴重制約農業生產發展。針對春季干旱少雨,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農作物正常播種。在干旱地,一是蓄用天上水。通過打旱井、建設軟體集雨窖收集雨水,補充灌溉,用在農作物生長最需水的時候。目前打旱井、建設軟體集雨窖6000座,可儲水30萬方;二是開展“四位一體”集雨補灌。采取溝道壩蓄水、光伏發電提水、土工膜窖高位儲水、膜下滴灌補水的方式,有效緩解山旱地缺水的需求;三是推廣滲水地膜。采取膜下補水,調節土壤水分,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在川臺地,充分利用清澗境內黃河、無定河、秀延河三條主河流,通過提用地表河水,實施漫灌改滴灌,提升用水效率。
這些措施不僅起到了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墑、用足地表水、適度利用地下水、留住土、水、肥的作用,而且提高了農業抗災能力,有力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5.三秦都市報記者:王局長您好,咱們清澗縣對脫貧戶、三類戶的鞏固提升是如何安排的?
王建波:2023年,清澗縣積極探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緊盯產業、就業、社會、專項四大幫扶。穩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產業方面安排到戶項目資金7820萬元,通過"四個結合"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即:與縣域特色產業相結合,與以工代賑相結合,與庭院經濟相結合,與集體經濟帶動相結合;
就業方面安排就業資金520萬元,通過"兩個抓手"支持脫貧人口和監測戶穩崗就業,即:外出交通補貼和就業獎補資金。
同時通過小額貸款、互助資金、光伏幫扶、消費幫扶、萬企興萬村、村企共建等社會幫扶、專項幫扶來進一步促進群眾增收。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